2003年,山西焦煤西山煤電古交電廠一期正式破土動工。循環經濟、高效利用、綠色發展便根植于其發展理念中。
20年間,在一次次裝備升級與技術進步中,該廠堅持創新驅動可持續發展、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如今,在“雙碳”目標的指引下,古交電廠順利通過全國碳市場第二個履約周期的年度大考,交出了“盈余碳配額150萬噸、創造價值近億元”的優異成績。這成績背后,是古交電廠發電管理部碳資產管理團隊的默默努力。
建章立制——注重基礎 強調應用2021年7月,在我國碳排放結構中占比最大、降碳壓力最大的發電行業率先啟動碳排放權交易。碳排放權因其稀缺性、流通性被賦予了商品屬性,成為一種新型資產——碳資產。對總裝機容量3120兆瓦、年發電量約150億千瓦時的古交電廠來說,碳資產管理“干什么”“誰來干”“怎么干”成為亟待破解的現實課題?!笆滓蝿帐茄芯繃艺?#xff0c;健全完善碳資產管理體系,理順公司各部門之間的工作職責與流程?!卑l電管理部部長劉澤軍說,“碳資產管理是個全新的領域,建章立制的任務非常急迫?!彪S后,發電管理部的團隊成員結合各自分管工作,深入研究生態環境部下發的《企業溫室氣體排放核算方法與報告指南——發電設施(征求意見稿)》等規范文件,用一個月時間編寫完成第一版企業碳資產管理辦法。該辦法不但確定了碳管理專門組織架構,規范了各個崗位的職責,還建立了碳排放相關數據報送、排放核算及文檔保存體系,填補了碳資產管理工作上的空白。因其“注重基礎,強調應用”,成為公司發電系統部門重要參考性文件。企業的碳排放數據質量是碳管理的關鍵,而企業對碳排放核算和數據的管理水平又是保證數據質量的基礎。該廠碳資產管理團隊根據“全國碳市場管理平臺”的填報數據和往年迎檢核查的參考經驗,編輯運算公式報表,及時收錄“空氣干燥基元素碳Cad”“收到基元素碳Car”等關鍵性數據,配套補充《碳檢驗數據基態轉換》《縮分樣基礎數據》等八大碳資產管理數據臺賬,確保了入爐煤元素碳核心要素的準確性、溯源性,也為后期各項數據的驗證提供了可靠依據。摸清家底——規范核算 精益管理千里之行積于跬步,全面摸清碳家底,是古交電廠迫切需要邁好的第一步。根據2020年全國碳核查結果,碳資產管理團隊重點將古交電廠元素碳檢測環節數據溯源和碳排放核算邊界規范作為突破口,首次開啟內部碳數據盤查,全面梳理“采樣、制樣、化驗、存樣”等工作。作為全國最大的燃用洗中煤坑口電廠,全廠六臺機組全年消耗低熱值煤約850萬噸,且來煤結構多元、煤種復雜。以配制月度縮分煤樣為例,如果因操作不規范導致誤差超0.001克,將影響公司碳資產價值100萬元以上。團隊結合實際,抓住關鍵,明確方向,交叉驗證全廠十幾臺煤質化驗儀器的原始數據和記錄臺賬,確保全年1萬多條煤質分析報表、近20萬個數據準確無誤?!懊簶拥牟芍苹婀ぷ髦陵P重要,僅電廠三期兩臺機組每年就要對5000多個入爐煤煤樣的熱值、硫分、水分、灰分等進行化驗分析……”古交電廠三期化驗室負責人張麗紅說。面對繁重的工作,碳資產管理團隊定期開展采制化人員業務培訓,指導具體操作,制定“雙皮帶系統采樣”“年度循環煤樣標號”“煤樣雙實驗室交叉互檢”等工作流程,形成了“采樣——制樣——化驗——數據審核上報——完善相關臺賬”的基礎操作體系,進一步規范了關口計量。在盤查過程中,數據交叉驗證為重中之重。每次向山西省檢驗檢測中心送檢碳排放煤樣前,化驗室除了自檢煤質外,還會將一二期和三期機組的煤樣互檢,以防檢測機構出現數據偏差造成損失。2022年3月,發電管理部專工焦宏偉在數據比對中發現檢測中心出具的數據與電廠交叉互檢數據偏差較大,發電管理部反復核對數據后,向煤質稽查機構反映,最終經核算增盈碳配額6.4萬噸,挽回經濟損失384萬元。通過年度“實戰演練”,不僅摸清了家底,更鍛煉了隊伍,發電管理部最終形成了數據詳實的年度自查報告,為圓滿完成年度國家碳排放核查奠定基礎。點“碳”成金——數智支撐 深挖潛能傳統火電企業碳排放量的核算需要從燃料信息系統、生產系統、經營系統等多個系統取數,存在人工核算時效性低、準確性不高等問題。古交電廠發電管理部項目團隊以2022年3月至8月的內部碳盤查數據為依據,與北京一家公司深度合作,雙方發揮各自優勢,探索打造出古交電廠數字化碳資產管理平臺。該平臺具備全景化感知、分析評價、預警預測、輔助決策等功能,實現碳核查、碳目標及碳資產在內的數字化、智能化管理,全面提升了碳資產管理效率,助力企業增強在碳中和目標下的競爭力。碳配額是納入碳交易的企業允許的碳排放額度,是關系到企業生存成本和經營利潤的重要資產。古交電廠三期2018年實現“雙投”,按政策符合納入“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發電行業重點排放單位名單”的條件,但因碳核查單位遺漏,導致三期未如期納入,發電管理團隊骨干數次奔赴上級生態環境主管部門申訴,協調推動工作。經過不懈努力,最終在2022年3月后列入名單,完成注冊,拿到配額。按當時碳市場成交均價估算,三期盈余配額約60萬噸,創造價值3600余萬元。按照現行全國碳市場配額分配方案,火電企業的供熱量越大,分配的碳配額資產就越多。碳資產管理團隊根據溫室氣體排放核算指南,精準測算電廠供熱量,提出技術改造指導,挖掘碳配額潛力,提高了碳配額額外收益,降低了碳排控履約成本。目前,古交電廠煤電機組已全部實現“三改聯動”目標,供熱能力達2600萬吉焦,供熱面積超8000萬平方米,占山西省太原市集中供熱面積的三分之一,替代了供熱區域內321臺分散燃煤采暖鍋爐,每年節約標煤100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218萬噸,減少二氧化硫排放量6.8萬噸,減少氮氧化物排放量3.3萬噸,減少粉塵排放2.9萬噸,在提高碳配額收益的同時,也為改善太原市的空氣環境質量做出了重要貢獻。(楊建剛,黃龍梅)